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注意文化繁荣昌盛。”
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电影事业同样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关乎我们国家未来长远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据统计,目前中国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有3亿多。二胎政策开放后,儿童市场将进一步打开,这也说明了儿童电影观影的需求量还是挺巨大的。也表明了儿童文化产业将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占比愈加增大,而儿童电影正是儿童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反应:“现在的电影市场适合儿童观看的简直太少了”、“因为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平常都要上各种补习班,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希望带着孩子去看看电影,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对童年的回忆都是繁重的课业”,还有的家长表示:“感觉现在的儿童电影都不怎么好看,个别作品视觉冲击感太强了,孩子差点被吓哭”。
所以,孩子们需要好电影,一部好看的电影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影片中得到美好的启示,也可以让童年美好的电影永远留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伴随且影响他们一生。
目前儿童电影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
1、儿童电影市场占有量低;
2、少年儿童和家长普遍反映看片难;
3、学校基本不组织学生进影院看电影;
4、少儿观众不是影院的主体观众,数量不足,影院不排片;
5、儿童电影总体质量不高,类型品种单一,缺乏市场吸引力;
6、社会对儿童电影功能的认识差距加大,发展方向迥异,无法形成合力。
那么,如何才能贴近儿童的观影需求以及改善儿童电影观影艺术体验?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优质电影呢?
1、打破思维固化
儿童电影创作者要打破思维固化,创作符合当下少年儿童需求的影片,把平凡常见的事物幻化成神奇美妙的形象,把深奥复杂的事物演变成浅近明朗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儿童影片的定位:弄清楚影片是拍给儿童看,还是拍给指导和教导儿童的成人看。
2、培养儿童电影创作、发行的专业队伍
儿童电影的公益性和社会意义决定了儿童电影不能完全市场化,儿童电影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不能完全依赖以利润为目标的民营资本。在儿童电影创作发行环境陷入困境的当下,培养一支真正为孩子们创作拍摄和发行电影的专业队伍尤为重要。
3、改变“重产不重销”,出台对儿童电影发行放映的激励政策
目前落地的扶持政策以补贴奖励制片方为主,但是单纯奖励儿童电影的制片单位不能解决儿童电影的销路问题。对于积极推销儿童电影的发行放映单位和个人,政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也应给予重奖,激励更多的营销人才为儿童电影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才智,儿童电影才能冲出经济困境,热销才能促进创作生产。
建议:(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各级广电部门要表彰积极推销优秀儿童片的院线、放映场所、放映队;(2)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要大力表彰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的学校。
4、出台实施细则,推进学校观影落地施行
以学校为责任主体,推进优秀影片进校园工程,充分利用学校礼堂、电教馆、阶梯教室或者活动放映大棚,将电影送进校园,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校外包场,落实“每个中小学生每月观看1次优秀影片”的政策。
关键点是需要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强制性的政策和实施细则,一方面对学校要有考核性指标,建立监督制度、问责机制。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看电影的经费由全国各地的地方财政拨款,专款专用。
5、开辟儿童电影放映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实现常态化放映
由于少儿观众不是影院的主体观众,数量不足,影院不排片,故开辟儿童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让孩子们能够随时轻松的观看影片,更加有利于儿童电影市场的发展。其放映时间可以根据儿童的需要集中在节假日。
目前全国范围内,坚持全年为孩子们放映儿童片专场的院线有上海联和院线、北京青年宫、四川峨眉以及山东奥卡等院线,每年定期组织一定数量的儿童电影放映活动,他们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推广的。